Saturday, March 15, 2008

Anti-Cancer Qigong in Hong Kong





中國氣功文化/哲學,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關于氣和精的古文考證


引用: blog by -元亨利(yuanhenli@yahoo.com)

行氣最早見于戰國出世的著作<靈樞‧病傳>,又見<靈樞‧官能>和<戰國行氣玉銘>.

郭沫若釋行氣為“深呼吸”, 唐蘭稱“吐納”, 這些古稱導引,並非行氣.

古人認為: “行氣者,治內者也. 導引者,治外者也.”(道藏645.28.1) 兩者不同.

古導引中還留有先秦行氣法,如蛤蟆行氣,龜鱉行氣(684.34.2).但都用“不息”的方法,東漢後也稱“閉息”, 即《抱樸子‧釋滯》說的 “初學行氣[上無下四點水]”的方法。它與導引中的 “吹呼吸,吐故納新”不同。

古代行氣有兩類︰
一指內氣在體內運行的功法,屬于自控的養生行氣,包括房中行氣;
二,醫生內氣外放的治療方法,這是他控的行氣。本文行氣專指後者。

行氣無常名,上古稱移精祝由,魏晉以後又名禁法,布氣,今稱“發放外氣”。

氣是西周末才出現的名詞。甲骨文中氣有乞求,迄止和終止三義(于省吾),並無氣血之義。氣血和精氣的氣是春秋以後引申的新義。這些氣在三代以前,最早的名稱則為 “精”。“精,明也”(賈逵〈國語〉︰“精意以享”注)。又 “精,日月之光明也”(〈呂氏春秋‧圜道〉高誘 “精行四時”注)。方以智〈通雅〉卷十一雲︰“古精亦通晶,晶為星光。”〈說文通訓定聲〉︰“精假借為晶”。〈說文〉︰“晶,精光也”。甲骨文中星作“晶”,精,晶,星三字,古通今分。因此,精明,精光才是上古移精祝由中“精”字的本義。上古初民對精光的認識起源于巫術的靈力和人類生命之初的某種直覺。這種來源于人體潛能的特殊的感覺,後世有專門的修煉方法。〈文子‧上德〉︰“夫道者,內視而自反”,〈列子‧仲尼〉稱“內觀”,<內經>名 “色脈診”,東漢道經稱 “內視”,三國時有<內視經>一卷(<抱樸子‧遐覽>).到南宋時,鄭樵<藝文略>錄內視經二十三種,共二十五卷,已成一大功種.

古人認為精是生命的來源,有星主人民的傳說.<管子>:“凡物之精,比則為生”.<靈樞‧本神>:“故生之來謂之精”,“是故五藏者,主藏精者也.”<文子‧下德>: “精存與目,即其視明;存于耳,即其听聰;留于口,即其言當;集于心,即其慮通”.更早的還有<左傳>昭公七年,子產說:“用物精多,則魂魄強”,又昭公二十五年樂祁說:“心之精爽,是謂魂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