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例癌症患者修炼郭林新气功后的情况调查及其启示
黄念秋
我是—名从事西医工作已45年的内科医生,在作此调查前我从未相信过或认真学、练过任何一种气功,但由于自己在临床实践中陆续发现一些曾被医生明确预测只能存活数月的晚期癌症患者,在坚持郭林新气功(以—F简称气功)锻炼后竟奇迹般地走上康复之路,有的并且具有很好的生活质量,甚至还有的恢复了工作能力,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这些事实触发了我对更多的正处在气功修炼中的“癌症”患者进行临床凋查的责任感,希望从中进一步了解与气功抗癌有关的一些问题;
比如这些“癌症”患者是否都有可靠的诊断依据?
气功对他们究竟有哪些影响?
除气功外他们还接受过什么治疗?
晚期病人的康复率究竟有多少?……等等。
为此作者从1993年6月至1993午11月以问卷方式对北京郭林新气功研究会所属的“抗癌乐园”及“辽宁癌症康复会”在沈阳的部分成员进行了调查。到1993年11月底止,共回收问卷335份,对其中部分病人还作了个别采访,调查结果择要介绍如下:
一、一般情况
335例中用133例(39.70%),女202例(60.30%)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89岁,以40~60岁占多数,共214例(63.88%),小于40岁的23例(6.87%),大于60岁的98例(29.25%)。
二、诊断依据
335例中有4例未直接回答诊断依据,其余331例均通过痰液、内窥镜、局部活检或手术获得细胞学诊断,占全部病例的98.71%。这4例未回答此项者均在正规医院就诊,并接受过正规的西医传统抗癌治疗,
三、癌种分布
335例中以乳腺癌最多,共100例;其次为肺癌61例;食道、胃、肠癌共90例;以上共251例(74.92%)。其余约1/4患者包括泌尿生殖系统、肝、脑、鼻咽、甲状腺等癌症。
四、癌 龄
调查时痛龄在2年以内者100例(29.86%),2~5年的105例(31.34%),癌龄大于5年的共130例,占总数38.80%。
五、确诊当时的中晚期病人数及现癌龄
确诊为癌症时,已有明确转移者即为中晚期的标志,共有104例,占凋查总数的.30.04%。这部分病人到调查时为止,癌龄已超过5年者40例(38.46%),其中超过10年者14例(13.46%),最长1例已达30年。另64例癌龄还在5年以内。
六、治疗情况
335例患者中有l例除气功外从未用过其他治疗;有6例曾用过中药治疗(未用西医);309例(92.24%)在确诊癌症后曾用过西医的传统抗癌疗法,包括手术、放、化疗的单一或组合治疗。但因治疗副反应而不能按计划完成传统治疗者占半数以上。部分病人在放、化疗过程中出现转移或复发。确诊后不适应手术或手术未成者共35例(10.15%),用生物或免疫、滋补药治疗的有54例(16.12%),255例(76.)2%)用过中药治疗。
七、气功修炼
全部所调查的335例患者都能认真、定时坚持每天进行气功修炼。大部分病人在各公园空气清新的环境中集体或分散进行,少数由于体力或居住条件限制,在参加集体学功后在家进行修炼。练功时间根据病情及体力不同有所差别,每天约2—4小时(个别练到6小时)。
八、练功后的感觉
练功后感到全身舒适,心情舒畅者占88.66%,有1.19%(4人)患者感到疲劳,10.15%的患者练功前后感觉差别不
335例癌症患者修炼郭林新气功后的情况调查及其启示(3)
黄念秋
九、精神状态和康复信心
全部病人在确诊患癌症之初均有恐惧、悲观情绪,但至本凋查进行期间,335例患者中精神状况良好,康复信心强的占91.04%(305人);情绪低落、悲观、康复信心不足者占8.06%(27人),这些多为新病人。
十、家庭情况
家庭生活愉快,家庭成员关心体贴病人的占67.67%;家庭生活不愉快的有3.33%,其余29,oo%的家庭生活气氛一般。80.12%的病人家庭经济均属中等水平,仪有13.35%的病人经济优裕,有6.52%的病人经济困难。
十一、康复期疗效的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分为三个等级:
“病情改善”(自觉症状减轻、食欲、精神、体力、体重、睡眠、情绪均有进步,癌灶及转移灶减小或消失)占?1.26%。
“病情稳定”(自觉症状稳定,癌灶及转移灶均保持稳定)占27.84%。
“病情恶化”(自我感觉每况愈下,食欲、精神比原来差,体重下降、癌灶扩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占o,89%。
十二、目前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分为三级:
“良好”:有积极的情绪及较好的精力,能从事部分工作作和家务或社会活动者占47.75%。
“中等”:情绪正常、精力尚可的家务或社会活动者,能生活自理并负担轻度家务或社会活动者,占50.15%。
“较差”:情绪较差、身体衰弱占,需别人协助料理生活者,占2.10%。
335例癌症患者修炼郭林新气功后的情况调查及其启示(4)
黄念秋
十三、工作能力
335例中恢复全日工作者占24.47%;担任部分工作的占20.2l%;全休者55.32%,这部分病人包括病情需要全休及正常离退休者。
十四、确诊时已达中晚期的104例患者目前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情况
104例中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的为52%,中等的43%,较差的5%。恢复工作能力的47.25%,其中全日工作的25.27%,部分工作的21.98%,全休的52.75%(包括离退休者)。
全部所调查的335例病人生活起居多有规律,绝大多数对饮食没有特殊要求,大多有各白调节生活的爱好,多数病人爱与病友及知心朋友谈心,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抗癌乐园)并愿为癌症及气功的研究尽自己的义务。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中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所调查的335例正在气功修炼中的癌症患者,98.80%都曾有肯定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依据,有4例(1.20%)患者虽未直接回答“诊断依据”项,但他们都是在正规医院接受过系统的西医抗癌治疗后继以气功治疗的,故调查对象的痛症诊断是确切可靠的,这为我们讨论疗效提供了必须具备的前提。
(二)从104例中晚期病人的转归来看,他们大多超过厂早在痛症确诊时医生对他们预后的估汁,有不少病人曾被医生宣告过只能存活数月,有的甚至已报病危,但如今病程已达5年以上者竟占104例中的38.46%(40例)。104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的在半数以上,恢复工作能力的占47.25%(43例),有的还在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这部分病人的康复效果超出了许多医生初诊病人时的估汁,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可能的因素有哪些?值得研究和探讨。.作为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对自己以往在有关癌症的治疗、预后和转归等问题的认识上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
(三)本组病例所得的效果是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的效果,他们中有92.24%(309例)先期经过手术、放疗及化疗这3种传统经典的抗痛治疗,有76.12%(255例)的病人合并中药,用生物治疗或补药的为数不多(16.12%),这些治疗手段在病人的康复中均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尤其手术疗法对于早期病人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放、化疗的正确合理应用对于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防上转移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中药的扶正祛邪作用也已众所周知;生物治疗等的作用)正在考验之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人除上述综合项目以外,100%的人都增加丁“气功”,从其中104例中晚期患者的康复情况看,不少病人的生存期比医生预测的大大延长,有的带癌生存,有的癌灶及转移灶缩小或消失,大部分病人生活质量及劳动力提高,这些都说明,增加“气功”的综合治疗比传统的综合治疗效果更好。因此,我们认为气功在癌症的综合治疗中有着不可低估的效用。
(四)坚强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康复信心是战胜癌症的有力武器。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目前精神状态良好、康复信心强的占91.04%。需要强调的是,他们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非得病开始就有,而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和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发展并巩固起来的;练功不久后食欲、精神、睡眠、体力的明显改善使病人的信心增加、情绪较佳,病情从稳定逐渐转向好转,对癌症的恐惧心理电从而减轻,于是,精神状态和康复信心再进一步加强,如此精神状态和病情形成了良性循环,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加j:病友间的互相交流、疏导,使这些在抗癌群体中的个体感到自己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并不孤独,从而巩固了与癌魔拼搏的勇气和信心。这是癌症治疗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的大转变。当我们与这些病人个别接触当中,感到绝大多数病人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热爱生活,愿意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并积极为防癌事业做无私的奉献;他们这种精神面貌与我们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习惯见到的单个抗癌的病人所表现的是迥然不同的,这里可以看到在抗痛治疗中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及其发挥的巨大作用。
(五)机体内部存在着防病、抗病的巨大潜力,对于痛症,同样也存在着这种潜力,这个事实已被基础医学研究所证实。而作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癌症时如何更积极地调动和促进这种内在抗痛潜力的发挥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些年来,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人体在气功状态卜大脑和务器官的生理功能均趋于改善和协调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无疑对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带来良性影响,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要弄清这些问题还需要做许多艰苦、深入的丁作。我们的另一研究中发现癌症病人的微循环改善与郭林新气功的功龄有很好的正相关,郭林新气功中的“吸吸呼”的风呼吸法及吐音对肺功能都起到改善的作用。配合气功的综合疗法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些中晚期患者的预后,可能就是调动了体内的抗癌潜力所致。至于郭林新气功的治癌机理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这是一项难度很大却又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互相学习,团结奋斗,气功治癌的机理的揭示不仅将为征服癌症迈开新的一步,也将为人体科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原载《中国气功科学》1996年第2期,作者系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军医、教授,本次发表时作者又进行了重要修改)来源:《新版郭林新气功》
Friday, October 3, 2008
对335例癌症的研究报告
黄念秋教授用西医学理论研究抗癌健身气功
《得了癌症不可怕 ------对335例癌症的研究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黄念秋教授
“自然界给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医生的责任是引导病人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与疾病作斗争,对癌症也是一种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去斗争乃至战胜的。郭林新气功给癌症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病人心理放松,互相交流,对病人免疫力的提高是很有利的。”
今天不是给大家做学术报告,而是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讲讲我是如何接触郭林新气功,如何从一名地地道道的西医而开始研究郭林新气功的亲身经历。我的思想是如何变化的,我的观念是如何转变的。
大家都知道,郭林新气功里有一位抗癌明星,叫高文彬,他是晚期肺癌,不能手术,通过中医、西医、气功,三结合治疗,恢复了健康,还恢复了工作,是一个带癌生存21年的范例。得知他的情况是在他得病后的第17年(1992),作为一名西医的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后来我们301医院有一个离休的老政委得了左上肺肺癌,术后想练气功,便与高文彬交上了朋友。他来到公园,参加到抗癌群体中,看到了那么多癌症病号,都高高兴兴的,活得很愉快,他自己练功的效果也很好。高文彬对他说这么多人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但很难被社会认可,因为没有科学依据,不被医学界承认。他们想能不能有一正规医院的有经验的临床工作者参与研究,他们想到了我。那位老政委陪着高文彬来动员我,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我一直从事西医,对中医只是在毛主席倡导中西医结合时有过短暂的一年脱产学习时间,不过学到一点皮毛,当然我对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念是很欣赏的,但是对于气功我真是从未接触过,一窍不通。甚至认为气功有些玄,怀疑它是不是有些迷信的成分在里面。由于不了解,更认为自己没什么资格进行研究。况且当时我已经65岁了,要是30几岁,还有可能转变研究方向,所以我没有答应。他们希望我再考虑考虑,走时高文彬送我两本书,一本是他自己写的《癌症康复者谈抗癌》,一本是文学家柯岩写的《癌症=/=死亡》。我认真地看完了这两本书。
不久高文彬和于大元来到我办公室,他们向我介绍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抗癌群体,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想把这些经验宣传给需要它的人们,但凭我们自己怎么讲都没有用,我们宁愿当你的小白鼠,荷兰猪,在我们身上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血液等标本,让科学研究的结果来说话,这样客观,说得清,讲得响。听了他们的一番话,我十分感动,作为病人,与疾病做斗争,自己好了还要把自己作为科研对象来推动医学发展,连他们都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难道我作为医生不应该有这种使命感吗?柯岩在写《癌症=/=死亡》的时候,也是有思想斗争的。虽然这些都是她亲眼所见,甚至亲身经历,但没有科学论证作为依据,也仍然是说不清的,社会上对气功不是很支持,说不好就卷进是非中去。可是一件令她震惊的事彻底改变了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患了癌症,由于绝望,跳楼自杀了。柯岩十分痛心,她终于下决心把她看到的一切写出来,把这一线光明告诉所有的癌症?病友,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让他们增强抗病的勇气。文学家的道义感和良心促使她冲破各种顾虑,她想,向人们宣传郭林新气功对癌症的疗效是一个文学家的责任,说清其中道理那是医学家的事,于是她把《癌症=/=死亡》写出来了,她把“说清道理”这件事交给了医学家,我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难道没有这种义务吗?我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回到家后我跟我的爱人商量,他听后很支持我做这项研究。于是我就跟高文彬讲,你给我2个月时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我深知自己接受的这个任务的分量,这可不是参加个会议,进行个一般性考察或是出去旅游一趟,这件事一旦投入进去,就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去做,也许余生都搭进去也没有什么结果。反复思考之后,我着手做了这样几件事。
(一)我到北大找到陈守良教授夫妇,他们都是生理学教授,当时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搞气功研究,陈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的会长。我告诉他我碰到一个难题,征求他的意见,谁知他一听拍手称快,他说你太应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我们也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许多癌症病人练了气功以后,说病好了。但他到底是不是癌?是怎么诊断的?癌症好的标准是什么?气功对癌症到底有没有效?现在实在是太需要弄清楚这些东西了。他的话给我增加了一些信心,我感到这件事的确是很有必要去做。
(二)我向病人学习。我到八一湖、紫竹院去看,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参加抗癌明星“过生日”的活动。看到这些癌症病人能这么快乐健康的活着,不像在医院里看到的病人那样愁眉苦脸,那样消沉,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我把高文彬、于大元请到我们医院来现身说法,让科里的人员都参加,一些癌症病人也通知他们参加。这样就把双方紧密联系起来了。高、于为我们义务教功二个月。
(三)我做了理论方面的准备。我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读了很多书;到北大生命科学院去听了3个月的课,因为陈守良教授开了气功选修课,有许多生物系、生理系、物理系的学生参加听,在征得北大同意后我每堂课都准时去听。又借了许多气功科研会上的资料。慢慢地我对气功的认识有了一些眉目。我积极实践,有时到八一湖去练吸吸呼,找病人采访,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四)1993年,我开始进行了病人调查工作。调查表提出上百个问题,发给300多个病人,大部分人填的得很认真,他们把自己患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一一写来,比医院写的病历详细多了。我得到了大量信息,对其中335例做了分析。这些人中只有4例缺少组织学诊断,可这4个人都是正在正规医院里接受正规的抗癌治疗。收集到这些资料后,我把这335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病员的家庭进行研究,看一看家庭经济状况对练功和恢复有什么影响。资料显示83.61%的病人都是中等收入的家庭。
从生活质量上看,他们生活质量良好的占47.7%;中等的占50.15%;差的只占2%。
从病情恢复情况看,明显进步的占70.26%;病情稳定的占27.3%;恶化的仅占0.89%。
从恢复工作的情况看,恢复全日制工作的占24.47%;恢复部分工作的占20%左右;全休的占58.86%(这里包括离退休的)。
在335例中,中晚期病人有104例。其中存活质量良好的占52%;中等的占43%;差的只占5%。而且104例中有43例,占47.25%已恢复全天工作。
(五)肺功能的研究,主要研究风呼吸对潮气量、呼吸频度、每分钟通气量的作用,结论是吸吸呼后潮气量比平时增加了81.38%;每分钟通气量增加120%。
吐音的研究,经过测定吐音后的呼气量是肺活量的87.64%。这是平静呼吸时达不到的。在医院里测量肺活量时病人要费很大力,而练吸吸呼,人们是在很轻松舒畅的状态下达到这种水平。说明吐音可把肺里的残气更多的呼出去。
(六)微循环的研究。我们对104例癌症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进行研究,用10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对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柈周三方面的十六项指标进行观察,并把功龄分二个月、6个月及6个月以上三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是:(1)所有104例癌症患者都有微循环障碍。(2)练功后有改进。(3)微循环的改进程度与功龄成正比。
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初步回答了“郭林新气功对癌症患者的作用机理”的一些问题,这组论文获得“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授予的林宏宇基金一等奖”,系列论文发表在《人体科学杂志》(1997-1999年)上。
郭林老师从古气功中抽取精华创编这套功法,行功中转腰的动作,对腰椎、神经系统、内脏功能的促进都是有好处的。心安神静、排除杂念,对人也是有利的。从抗癌来说,国外也是没有先例的。因此,不能不说郭林新气功确实是郭林老师的创举,是郭林老师对人类、对医学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下面我想讲讲现在我个人对癌症是怎样认识的。
我1950年开始从医,过去一讲癌症就认为是绝症。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宣传,都是很可怕的。所以人们对得癌十分恐惧。通过对郭林新气功的这个群体的亲身考察和研究,我想我今后要是得了癌,一定不会恐惧。癌是绝症的认识已经是十分落后了。从医学的角度看破译解决癌症的方法,已经为期不会很遥远,也许5-10年间。一个世纪前,结核曾经威胁人类,象瘟疫一样蔓延。最终被人类制服。郭林新气功使那么多的抗癌勇士获得康复,保持了良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我认为,癌症也就是一种慢性病(少数极恶性的除外)。癌症也是一只纸老虎。带癌生存完全是可能的,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心理压力会降低免疫力。自然界给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医生的责任是引导病人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与疾病作斗争,对癌症也是一种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去斗争乃至战胜的。郭林新气功给癌症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病人心理放松,互相交流,对病人免疫力的提高是很有利的。
我还要讲一个问题,对晚期癌症怎么界定,什么就算晚期,过去西医定的标准是值得重新研究的,因为在我以上提到的104例“中晚期”病人里有1/3是属于生活质量良好的,且有47.25%恢复了全日工作。就是有些转移只要没有转移到重要器官,也可以和平共处。我认识一位海军的病人,9处转移,仍然好好的活着,已带癌生存了13年,每次出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所以不要太紧张,不要把自己吓倒,坦然面对。现在综合治疗癌症的方法很多,象手术切除,放、化疗,中医中药、还有伽玛刀、冷冻、射频等等,许多方法。医生要有的放矢的去运用,不能堆积,哪个时期适合哪种治疗方法要选择恰当,治疗也要得当,药用得好是药,用不好就是毒。比如化疗,不能不问病人情况一味地打,局部治了癌,整体把人打倒是不可取的,有些癌症病人是死于治疗不当。
病人是我的老师,这不是一句客气话。郭林气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活生生的抗癌胜利的病例,感谢大家的抗癌实践对我观念上的转变,对我医学实践和认识上的帮助。
(转自《健身抗癌》)
郁仁存教授用中医学理论研究抗癌健身气功
王极盛教授用心理学理论研究抗癌健身气功
《得了癌症不可怕 ------对335例癌症的研究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黄念秋教授
“自然界给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医生的责任是引导病人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与疾病作斗争,对癌症也是一种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去斗争乃至战胜的。郭林新气功给癌症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病人心理放松,互相交流,对病人免疫力的提高是很有利的。”
今天不是给大家做学术报告,而是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讲讲我是如何接触郭林新气功,如何从一名地地道道的西医而开始研究郭林新气功的亲身经历。我的思想是如何变化的,我的观念是如何转变的。
大家都知道,郭林新气功里有一位抗癌明星,叫高文彬,他是晚期肺癌,不能手术,通过中医、西医、气功,三结合治疗,恢复了健康,还恢复了工作,是一个带癌生存21年的范例。得知他的情况是在他得病后的第17年(1992),作为一名西医的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后来我们301医院有一个离休的老政委得了左上肺肺癌,术后想练气功,便与高文彬交上了朋友。他来到公园,参加到抗癌群体中,看到了那么多癌症病号,都高高兴兴的,活得很愉快,他自己练功的效果也很好。高文彬对他说这么多人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但很难被社会认可,因为没有科学依据,不被医学界承认。他们想能不能有一正规医院的有经验的临床工作者参与研究,他们想到了我。那位老政委陪着高文彬来动员我,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我一直从事西医,对中医只是在毛主席倡导中西医结合时有过短暂的一年脱产学习时间,不过学到一点皮毛,当然我对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念是很欣赏的,但是对于气功我真是从未接触过,一窍不通。甚至认为气功有些玄,怀疑它是不是有些迷信的成分在里面。由于不了解,更认为自己没什么资格进行研究。况且当时我已经65岁了,要是30几岁,还有可能转变研究方向,所以我没有答应。他们希望我再考虑考虑,走时高文彬送我两本书,一本是他自己写的《癌症康复者谈抗癌》,一本是文学家柯岩写的《癌症=/=死亡》。我认真地看完了这两本书。
不久高文彬和于大元来到我办公室,他们向我介绍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抗癌群体,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想把这些经验宣传给需要它的人们,但凭我们自己怎么讲都没有用,我们宁愿当你的小白鼠,荷兰猪,在我们身上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血液等标本,让科学研究的结果来说话,这样客观,说得清,讲得响。听了他们的一番话,我十分感动,作为病人,与疾病做斗争,自己好了还要把自己作为科研对象来推动医学发展,连他们都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难道我作为医生不应该有这种使命感吗?柯岩在写《癌症=/=死亡》的时候,也是有思想斗争的。虽然这些都是她亲眼所见,甚至亲身经历,但没有科学论证作为依据,也仍然是说不清的,社会上对气功不是很支持,说不好就卷进是非中去。可是一件令她震惊的事彻底改变了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患了癌症,由于绝望,跳楼自杀了。柯岩十分痛心,她终于下决心把她看到的一切写出来,把这一线光明告诉所有的癌症?病友,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让他们增强抗病的勇气。文学家的道义感和良心促使她冲破各种顾虑,她想,向人们宣传郭林新气功对癌症的疗效是一个文学家的责任,说清其中道理那是医学家的事,于是她把《癌症=/=死亡》写出来了,她把“说清道理”这件事交给了医学家,我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难道没有这种义务吗?我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回到家后我跟我的爱人商量,他听后很支持我做这项研究。于是我就跟高文彬讲,你给我2个月时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我深知自己接受的这个任务的分量,这可不是参加个会议,进行个一般性考察或是出去旅游一趟,这件事一旦投入进去,就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去做,也许余生都搭进去也没有什么结果。反复思考之后,我着手做了这样几件事。
(一)我到北大找到陈守良教授夫妇,他们都是生理学教授,当时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搞气功研究,陈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的会长。我告诉他我碰到一个难题,征求他的意见,谁知他一听拍手称快,他说你太应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我们也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许多癌症病人练了气功以后,说病好了。但他到底是不是癌?是怎么诊断的?癌症好的标准是什么?气功对癌症到底有没有效?现在实在是太需要弄清楚这些东西了。他的话给我增加了一些信心,我感到这件事的确是很有必要去做。
(二)我向病人学习。我到八一湖、紫竹院去看,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参加抗癌明星“过生日”的活动。看到这些癌症病人能这么快乐健康的活着,不像在医院里看到的病人那样愁眉苦脸,那样消沉,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我把高文彬、于大元请到我们医院来现身说法,让科里的人员都参加,一些癌症病人也通知他们参加。这样就把双方紧密联系起来了。高、于为我们义务教功二个月。
(三)我做了理论方面的准备。我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读了很多书;到北大生命科学院去听了3个月的课,因为陈守良教授开了气功选修课,有许多生物系、生理系、物理系的学生参加听,在征得北大同意后我每堂课都准时去听。又借了许多气功科研会上的资料。慢慢地我对气功的认识有了一些眉目。我积极实践,有时到八一湖去练吸吸呼,找病人采访,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四)1993年,我开始进行了病人调查工作。调查表提出上百个问题,发给300多个病人,大部分人填的得很认真,他们把自己患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一一写来,比医院写的病历详细多了。我得到了大量信息,对其中335例做了分析。这些人中只有4例缺少组织学诊断,可这4个人都是正在正规医院里接受正规的抗癌治疗。收集到这些资料后,我把这335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病员的家庭进行研究,看一看家庭经济状况对练功和恢复有什么影响。资料显示83.61%的病人都是中等收入的家庭。
从生活质量上看,他们生活质量良好的占47.7%;中等的占50.15%;差的只占2%。
从病情恢复情况看,明显进步的占70.26%;病情稳定的占27.3%;恶化的仅占0.89%。
从恢复工作的情况看,恢复全日制工作的占24.47%;恢复部分工作的占20%左右;全休的占58.86%(这里包括离退休的)。
在335例中,中晚期病人有104例。其中存活质量良好的占52%;中等的占43%;差的只占5%。而且104例中有43例,占47.25%已恢复全天工作。
(五)肺功能的研究,主要研究风呼吸对潮气量、呼吸频度、每分钟通气量的作用,结论是吸吸呼后潮气量比平时增加了81.38%;每分钟通气量增加120%。
吐音的研究,经过测定吐音后的呼气量是肺活量的87.64%。这是平静呼吸时达不到的。在医院里测量肺活量时病人要费很大力,而练吸吸呼,人们是在很轻松舒畅的状态下达到这种水平。说明吐音可把肺里的残气更多的呼出去。
(六)微循环的研究。我们对104例癌症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进行研究,用10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对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柈周三方面的十六项指标进行观察,并把功龄分二个月、6个月及6个月以上三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是:(1)所有104例癌症患者都有微循环障碍。(2)练功后有改进。(3)微循环的改进程度与功龄成正比。
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初步回答了“郭林新气功对癌症患者的作用机理”的一些问题,这组论文获得“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授予的林宏宇基金一等奖”,系列论文发表在《人体科学杂志》(1997-1999年)上。
郭林老师从古气功中抽取精华创编这套功法,行功中转腰的动作,对腰椎、神经系统、内脏功能的促进都是有好处的。心安神静、排除杂念,对人也是有利的。从抗癌来说,国外也是没有先例的。因此,不能不说郭林新气功确实是郭林老师的创举,是郭林老师对人类、对医学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下面我想讲讲现在我个人对癌症是怎样认识的。
我1950年开始从医,过去一讲癌症就认为是绝症。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宣传,都是很可怕的。所以人们对得癌十分恐惧。通过对郭林新气功的这个群体的亲身考察和研究,我想我今后要是得了癌,一定不会恐惧。癌是绝症的认识已经是十分落后了。从医学的角度看破译解决癌症的方法,已经为期不会很遥远,也许5-10年间。一个世纪前,结核曾经威胁人类,象瘟疫一样蔓延。最终被人类制服。郭林新气功使那么多的抗癌勇士获得康复,保持了良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我认为,癌症也就是一种慢性病(少数极恶性的除外)。癌症也是一只纸老虎。带癌生存完全是可能的,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心理压力会降低免疫力。自然界给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医生的责任是引导病人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与疾病作斗争,对癌症也是一种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去斗争乃至战胜的。郭林新气功给癌症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病人心理放松,互相交流,对病人免疫力的提高是很有利的。
我还要讲一个问题,对晚期癌症怎么界定,什么就算晚期,过去西医定的标准是值得重新研究的,因为在我以上提到的104例“中晚期”病人里有1/3是属于生活质量良好的,且有47.25%恢复了全日工作。就是有些转移只要没有转移到重要器官,也可以和平共处。我认识一位海军的病人,9处转移,仍然好好的活着,已带癌生存了13年,每次出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所以不要太紧张,不要把自己吓倒,坦然面对。现在综合治疗癌症的方法很多,象手术切除,放、化疗,中医中药、还有伽玛刀、冷冻、射频等等,许多方法。医生要有的放矢的去运用,不能堆积,哪个时期适合哪种治疗方法要选择恰当,治疗也要得当,药用得好是药,用不好就是毒。比如化疗,不能不问病人情况一味地打,局部治了癌,整体把人打倒是不可取的,有些癌症病人是死于治疗不当。
病人是我的老师,这不是一句客气话。郭林气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活生生的抗癌胜利的病例,感谢大家的抗癌实践对我观念上的转变,对我医学实践和认识上的帮助。
(转自《健身抗癌》)
郁仁存教授用中医学理论研究抗癌健身气功
王极盛教授用心理学理论研究抗癌健身气功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